单 位: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授课人:惠姝童
课 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课标》在说明该领域时指出:“学生应尝试不同工具,用极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程的起始课,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简单陶艺制作技巧的同时,制作出新颖别致的器物作品,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关爱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会事半功倍。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我校二年级四班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所设计的环节主要以体验为主,让学生通过“玩泥巴”来了解泥土特性,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陶艺的制作过程。学习手捏成型的泥塑基础技法,创作一件泥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通过运用触摸体验、观察法、实践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泥性,了解泥塑的创作过程,感悟泥塑的美感,启发学生创作美观、实用的陶艺器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验捏泥巴带来的兴趣,感悟灿烂的陶文化,形成良好的审美取向,唤起学生对学习泥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悠久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用品为题材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泥塑器皿的制作方法及塑出有特点的器皿作品。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和观察比较法等。
学习方法:体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范作、泥巴、美术书。
学生准备:美术书、泥巴。
教学过程设计:
分步目标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前准备
课前将泥巴用布蒙好,放在小组课桌上。
做好上课准备。
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步体验 感受泥性
1.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泥巴,感受泥性。
2.组织调动学生尝试用最短的时间将泥巴变一个造型,引出旧知:揉、压泥巴的技法。
3.出示一个小杯
1.初步体验,并用语言描述摸泥巴的感受。
2.再次体验,复习巩固旧知。
3.体验捏
初步感受,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后面的内容,
子,鼓励学生尝试捏制,引出课题。
泥巴的过程,感受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三、欣赏品鉴 演示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白陶鬶》。
(1)观察分析白陶鬶的组成部分。
(2)讨论交流白陶鬶的造型特征。感受其造型美感。
2.教师示范:粘接的方法与如何塑出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1.欣赏古代艺术精品,感悟它们独特的造型和古朴的美,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感受陶艺的魅力。
2.观察教师示范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独特美感与制作技巧,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决重点和难点。
四、立足生活 交流讨论
1.出示南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生活物品造型制作器物。
2.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作品。
1.思考如何巧妙利用生活造型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作品,发现它的创意之处,了解创作技法。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巧妙利用生活中的造型进行创作。
五、新颖创意,艺术实践
请小组同学自主分工,创作一套造型新颖的泥塑器物。
学生讨论,自主分工。
实践陶艺器皿制作方法。
六、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教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肯定自我,发现可提升空间。
提高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促进其创作能力的提高。
七、课后拓展。
欣赏其他成型技法制作的器皿。
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创造力,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
上一篇: 赛课见证成长 议课成就精彩
下一篇: 两种思维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