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长青老师执教《四边形的内角和》有感
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却应付得轻松自如。把幽默用在数学课堂中,会使学生感到和谐愉快,轻松自如。在徐老师的课堂上,随时见到的都那种风趣、诙谐、睿智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对所学的内容保产生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手力。整个课堂充满了欢笑与快乐。
一、幽默风趣剪去角,巧设悬念入新课
【教学回放】
师:掌声就是铃声,已经上课了,小朋友们目睹一下大屏幕(课件展示三角形),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你了解他们吗?
生:了解
师:那你再介绍一下三角(角读成儿话音)形,谁来,哦真不错,小姑娘。
生:……
师:你真不错,别紧张。还有吗?如果再多说一点就更好了,没关系,谁来补充?
生:……
师:你真不错,别紧张,还有想补充的,你说
生:……
师:真棒,把掌声送给刚才的三个小朋友。(语重音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再重复一遍(语速提快了点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小伙子
生:180度。
师:(快速追问)几个角加起来的?
生:三个内角
师:(比上一次更快了语速追问)内角在哪里?
生:指出内角在里面
师:(笑了)哦,在里面,掌声送出,真不错,真流利。嗯,我要提出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你们敢应答吗?
生:(齐)敢
师:(放慢语速、很有亲和力的说)请问如果把三角形三个角剪(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一起说
生:两个角(疑惑)全场笑了
师:(也笑了)乱了乱了,没关系,当说不清的时候我们可做一做,这里有一个三角形,ok,那剪去一个角,看着它再说,你觉得还剩几个角,小姑娘。
生:……
【教学赏析】
课堂伊始,徐老师就用他富有感染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力求简洁干净,不弯弯绕绕以快速直入课题,处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堂,让学生完全放松了紧张的情绪进行学习。徐老师就是用他独有幽默感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徐老师这种张驰有度的语言和富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升温,在徐老师这“看似对话”中早已被点燃。
二、愈教愈乐皆幽默,学习目标全攻破
【教学回放】
片段一:
师:那四个角的就错了吗?
生:没错
师:没错?(装疑惑)你来说,举手,那个小伙子
生:随机一剪
师:哎呀,对不起,你的一随机,我糊涂了,请你告诉我什么叫(放慢加重声音)“随机”,到前面来。
生:……
师:真棒,三个角的、四个角的同学都汇报完了,二个角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是我错了,我想了想,我真没想到剪下一个角不是两个角啦
师:(笑)哦,你也长大了,其实刚才你也没有错,刚才你的想法在数学中他叫一种东西,叫什么呢,快说出来
生:(齐)猜想
片段二:
师: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好吗。(神气地说)看看啊,来啦,快告诉我什么形?
生:正方形
师:不能乱说,我还没画符号呢(补上直角符号)。这时候它叫什么形?
生:正方形
师:再来一个,看看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开形
师:又说错了(学生笑了)四边形,告诉你这个是(停顿学生补真角)这个时我们才肯定的说是长方形,你看到它,能想到内角和是360度了吗?
生:因为它的每个直角是90度,四个直角就是360度
师:掌声送给他,不过小朋友别坐下,纠正一个字,叫“因为”发音要准确,好了坐下。不过孩子们你们以为你的猜想可-----靠-吗?
生:可靠
师:嗯,那这种猜想虽然有根据,但是在数学中还有一个词叫什么
生:假——设
师:因为你们是从特——殊中做的--猜——想,是全部的四边形的每个角都是90度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就要研究怎样的图形才发现它有一般的特征和规律。
片段三:
师:还有吗?还有,我得看看,哎哟哟,你快汇报汇报你组的情况。
生:把四个角撕下来,拼起来
师:我看见了,可是同学们没看见,没关系,掌声欢迎他到前面来(学生鼓掌,学生走上台,给他一个四边形纸片)就是这个,勇敢的撕吧,(师生合作撕后,学生拼)啊——真棒,借助过去三角形的拼角经验,(学生正准备回座位)小伙子你不能走,还有第二个任务,这么好的发明,你得给它起个名字吧,你这个组叫什么方法?
生:撕角法(学生笑了)
师:起名字也要学哟,看看上面的经验
生:撕角拼角法
师:咱又撕又拼,哼哼(老师笑了)你们小组能帮他吗?叫什么法呢,取个名字吧
生:撕角求和法
师:是撕重要还是拼重要
生:拼
师:拼成什么角了
生:周角
师:那我们干脆叫
生:(接话)拼角求和法
师:来,我写上了(老师一边写一边读)拼——角——求——和法
【教学赏析】
胡适先生说,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徐老师总是用他特有幽默语言引导学生猜想并验证“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无疑是触摸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本质。徐老师的课堂上,经常采用和学生幽默的对话,采用连续的追问,自动的生成教学资源。在验证内角和时,给每一种方法取名时更是妙趣横生。“量角求和”、“撕角求和”、“一分为二求和法”、“一分为三求和法”……即是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又是对“形象直观”核心素养的落实。
这样的创新教学设计,引领着我们审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知识的本质,并促进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思考。徐老师说: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活”起来。这种活起起来,是要让他的肢体活起来,是要让他的思维活起来。所以我觉得一个组织存在的唯一性是叫做“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组织。课堂中没有活动,课堂就是一个没有组织的课堂。所以,我们老师让把学生带进一个房间,进行深度的研究,不是一会儿推开一扇门一会儿推开一扇门去浏览那些房间。因此,数学课堂要行走,更要驻留。只有这样孩子的心中建立起了坚固的数学思维模型。
三、猜想转经验,意味更深长
【教学回放】
师:好了,大声的宣布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整齐的开心的喊出)540度
师:你们真有了经验,你们不仅有了关于它的内角和的度数的经验,我相信你们在方法上也会产生了经验,对不对呀。现在知道了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该向谁挑战了?
生:(整齐的开心的喊出)六边形
师:大声说,六边形的内角和多少度?
生:(全班异口同声)720度
师:(惊叹)那么快!一定有原因,这可不就是简单的猜想了,对吧,那你能告诉我原因背后有什么支持你吗?
生:因为我发现发了多一个角就多了180度
师:多了一个角就多了180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三角形是180度,四边形以后它就变到了360度了,五边形呢它就变到了540度了,六边形当然就是720度了。
师:他用了一个“当然”,我怀疑,当然就是720度,一定是这个“当然”吗?我们来试试行吗?六边形来了。谁能到前面最快的让大家看到六边形的内角和给它做个小手术。那个小女孩来吧,叫你两次了,每次都被别人抢了(师生笑了),你来说我帮你画
生:像这样切一个三角形
师:(补充)也就是沿着顶点到——
生:另一个顶点
(师生共同完成)
师:快告诉大家,你的方法叫什么
生:一分为四。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等于180度,180乘以4等于720度
师:快告诉大家叫什么名字
生:一分为四求和法
师:咦,孩子,你是根据什么取的这个名字
生:我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是180度,分成四个三角形所以四个180度取的
师:你是凭空想来的还是根据前面同学的经验
生:根据前面同学的经验
师:那你感谢大家?
生:感谢
师:对了,孩子们,向前走也不要忘记后面的事情啊,利用经验再往前迈一小步,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大声的告诉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徐老师激情高涨)
生:720度
师:了不起,你们真棒。我发现刚才你们班不仅在用自己的行动制造了经验,并且在头脑里头把经验加经验产生了什么
生:新经验
师:这种经验就是什么经验?——新经验。Ok,但是这些新经验多了有好处,但是它们再多也只不过是一种现——象。但是我觉得你们刚才说出了六边形的内角和可不是简单的靠这点经验吧,一定是找到什么——
生:(接话)规——律
师:什么?大声说
生:(大声说)规——律
师:真的
生:真的
师:找到规律了?
生:找到了
师:那你能告诉你找到的规律了吗。举手的人不少啊,这样,在你旁边选择一个同学悄悄在他的耳边说这个规律,我如果观察他露出了笑容并点点头了,证明你对了。开始——
生:同桌交流
【教学赏析】
在学习过程当中,徐老师让学生懂得“经验+经验=新经验”就是在寻找一种“规律”。这种新颖的思考方式给每一名学生带来视觉、思维及乃至心灵的震撼,就像磁铁般富有吸引力吸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流恋忘返在知识的殿堂里。在全课结尾处,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深化,也完成了思维认知的升华。特别是在结束处,我十分欣赏徐老师留给了学生的一段话。其实也是给我们年青老师的育人哲理:其实我们的学习是以看的见的经验推出看不见的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艺术的殿堂里,徐老师用他特有的幽默感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源于徐老师深厚的学科涵养和精妙的教学理解。这种开阔的眼界、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方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殿堂,老师崇敬的偶像。
上一篇: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下一篇: 挑战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成长同步